□蘇報駐吳江區首席記者 王英 蘇報通訊員 亨宣
在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潮中,民營企業何以勇立潮頭、始終穩健發展?傳統產業何以蝶變為高科技產業?民營企業何以嬗變為現代企業、轉型成為國際化企業?
這些問題,在總部位于吳江的亨通集團或許可以找到答案。
1991年,亨通從太湖之畔創業起步,用30多年時間創建成為中國光纖光網、智能電網、大數據物聯網、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國家創新型高科技國際化企業,產業遍布國內13個省市,布局海外11個產業基地,有3家公司在境內外上市。光纖網絡在全球的市場份額超15%,是我國光纖光網領域規模最大系統集成商和網絡服務商,全球光纖通信前三強。
政治引領,黨建助力“兩個健康”高質量發展
亨通集團“黨建強,企業強”,得益于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對黨的深厚情懷和對黨建政治引領的高度重視。四十多年前,崔根良參軍入伍當年,就創造了“當年立功、當年入黨”的佳話。
在黨言黨、在黨愛黨,崔根良時時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,凡事首先想到自己的黨員身份。創建亨通之初,他就同步在廠里成立了黨支部,隨著企業壯大和黨員不斷增加,率先在當地成立民企黨委、民企紀委、民企黨校??梢哉f,企業發展與黨的事業同頻共振,與黨一起創業、與黨一起奮斗、與黨一起圓夢。
30多年來,亨通集團始終堅持黨建與發展雙輪驅動,落實“一把手抓一把手”黨建責任制。通過建章立制,引領公司上下跟黨走正道、依法守商道、誠信講公道、治理上軌道、發展不偏道。形成了統籌型黨委、堡壘型支部、旗幟型黨員黨建格局,讓黨員在企業與員工間架起連心橋。
一千名黨員豎起一千面旗幟,匯聚成亨通波瀾壯闊的黨建氣象,詮釋著黨建就是生產力、做細了是凝聚力、做實了是競爭力、做強了是影響力的生動內涵。因黨建工作突出,亨通集團先后被省委組織部列為重點聯系三十家大型民企黨委,《人民日報》《求是》雜志曾以“黨旗在非公企業高高飄揚”“黨建強、企業強”報道亨通黨建。
“黃沙、石子、水泥、鋼筋,沒有水,黏合不到一起,只有用水的力量,才能把它們變成堅固的混凝土。黨組織在企業里就像水,能夠增強凝聚力?!弊鳛橐幻兄?0多年黨齡的黨員,崔根良對黨建工作有著深刻的認識?;谶@樣的理念,亨通堅持“產業發展到哪里,黨組織就建到哪里,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”,黨建如同血液細胞一般,滲透于亨通集團的“肌體”之中。
風雨征程三十年,如今的亨通,已擁有70余家全資及控股公司,成為中國企業500強、中國民營企業百強,營收超千億元,用發展成果印證了黨建是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。
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。在亨通,平均每天誕生一項專利,這些自主研發創新成果,70%都是黨員技術骨干帶領的突擊隊、先鋒隊去完成的,重點項目黨員覆蓋面達92%,黨員承擔專利、標準達75%。
創新文化,凝聚企業持續發展的源泉動力
亨通30多年的發展歷程,猶如一軸綿長畫卷,有篳路藍縷的創業征程,有氣壯山河的發展浪潮,有波瀾壯闊的上下求索,也有擁抱世界的開放襟懷。
從蘇州吳江的鄉鎮小廠到全球赫赫有名的光纖通信前三強,亨通集團做強主業、永葆基業長青的秘訣在哪里?
答案是豐富多彩的,但有個關鍵詞繞不開,那就是創業創新精神。創新是亨通發展之魂。惟有創新,企業才能與時俱進、勇立潮頭。
崔根良曾經很有感慨地說:“你創業辦企業,只要你在做技術、做產品,從你拿到營業執照這天起,就是你創新的開始?!?/span>
30多年的發展真實地演繹著這句貌似平凡卻內涵豐富的話。
1991年,崔根良創業初期,面臨一無資金、二無市場、三無技術、四無人才的難題,他依靠“借雞生蛋”“借梯登高”“借船出?!钡纳毯V腔?,化解了創業初期的生存危機。同時,憑借敢為人先、敢爭一流的拼搏精神,用高起點、高標準、高科技、高水平、高效率的創業理念,五年時間讓企業扭轉乾坤,坐上了行業冠軍寶座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在崔根良的帶領下,亨通集團以鄉鎮企業并購外商獨資企業的創舉,開了“老鄉吃老外”先河。
扎根制造業30多年,崔根良不忘初心,對自己選擇的產業深耕不輟,久久為功。從單個產品到產品系列,再到產業集群、打通上下產業鏈,從有線通信到無線通信,從通信產業到電力產業,從陸地到海洋產業的布局,在崔根良的帶領下,亨通集團先后完成了鄉鎮企業改制、主板上市、規模擴張,一個個華麗轉身演繹著向現代企業的嬗變與跨越。
在一次次戰略創新中,亨通集團砥礪奮進、破局前行。從研發制造到創新創造向價值鏈高端攀升,從本土企業向國際化企業跨越,從產品供應商向全價值系統服務商的戰略轉型,從跟跑、并跑到領跑,成為躋身全球光纖通信前三強,全球海洋通信與能源互聯前四強的國際化企業,每一次飛躍都是企業敢創大業、敢攀高峰的戰略創新與長遠謀劃,一步步讓亨通駛上了跨越發展的快車道,讓這家民企彰顯著創新發展的勃勃生機。
看似尋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卻艱辛。一個企業的生命力在于它強盛的企業文化,而文化是伴隨著企業發展的生命怒放過程,是一個開放包容、兼收并蓄、傳承揚棄的狀態;是企業生生不息的源泉、百年基業的血脈,更是凝聚所有力量的精神動力。
人才建設,讓員工與企業結成事業共同體
創新是發展的動力,人才是創新的源泉。
愛才、惜才、聚才,早已融進了亨通創新發展的文化基因,從亨通招聘第一個大學生、第一個研究生、第一個總工、第一個教授級專家,再到會聚行業一流領軍人才、一流國際化團隊,處處體現著崔根良在2016年亨通國家級大師工作室、江蘇省高技能公共實訓基地授牌儀式上強調的那樣——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、第一資本,更是第一戰略。
要打造百年企業,首先要成為培養人才的百年學校,這就是亨通與眾不同的發展理念。
30多年來,亨通先后成立管理學院、工匠學院,擁有正高級職稱16人、副高級職稱244人、中級職稱622人,成為江蘇省首家被授予正高職稱評審權的民營企業,成為賦能職工成長、引領行業發展的人才搖籃、行業的“黃埔軍?!?,擁有堪稱商學院級800多名師資力量,1100多門課程培訓體系,成為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、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,國家首批產教融合型企業。
圍繞產業國際化、工廠智能化、崗位專業化、創新科技化對人才隊伍的新要求,聚焦國際化人才開辦遠航、領航、啟航班,聚焦經營管理開設總經理一把手班、中基層管理班、技能工匠班、基層班組班等培訓項目,從自主培養,到與一流大學、高職院校的全方位、多層次人才合作培養,為產教融合、人才培養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,為企業輸送了一批批高技能人才。由5000多中高級技工,400多技師、高級技師,300多技能工匠組成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隊伍,為亨通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。2022年江蘇省產改工作推進會上,崔根良交流時坦言,“一個沒有匠心的企業,不可能成為品牌企業?!?/span>
一個以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為氛圍,以三位一體激勵機制及共建共贏為導向的合伙人創業機制,使員工與企業結成的事業共同體、命運共同體,像滾雪球一樣,越滾越大,通過創新的力量,實現著企業鳳凰涅槃,向著更高目標不斷攀升。